以“六个注重”扎实推进教师思想政治和师德师风建设
发布时间:2022-09-09 点击次数:270
长安大学工程机械学院办学历史始于1952年,是长安大学特色学院之一,国内著名的工程机械学府。承建的“机械工程”学科1952年始建于亚洲唯一的西安公路学院筑路机械专业,1986年获硕士学位授予权,1990年获博士学位授予权。学院承载着70年的丰厚积淀,秉承“弘毅明德,笃学创新”的校训,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养出中国科学院院士丁汉、中国路桥工程有限公司董事长卢山、三一集团董事、执行总裁易小刚等多位国内外颇有影响的专家学者和领导干部,他们在各自的岗位上开拓创新,勤奋求是,为我国的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做出了突出的贡献。
近年来,在学校党委的坚强领导和全面指导下,学院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严格落实教育部关于高校教师思想政治和师德师风建设工作的部署要求,以“六个注重”扎实推进教师思想政治和师德师风建设,建设了一支政治素质过硬、业务能力精湛、育人水平高超的高素质教师队伍。
一、师德师风建设机制与做法
1.注重制度建设,打好“机制牌”
学院成立了由学院党委书记、院长为组长、各系主任、支部书记和教师代表为成员的师德建设工作小组,同时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教职工代表大会、工会、学术委员会在师德建设中的作用,构建起党政齐抓共管、各部门履职尽责的师德建设工作格局。严格贯彻落实教育部和学校相关制度文件,结合学院实际,制定出台了《长安大学工程机械学院加强教师思想政治工作和师德师风建设实施办法》,明确了9类27条工作具体举措,推动师德建设常态化长效化。严格执行教师教学考核和教学督导制,规范师德失范、学术违规、教学事故等处理流程,把师德要求内嵌到办学治院各环节。
2.注重党建引领,把好“方向盘”
学院党委将教师思想政治工作和师德师风建设情况纳入党建工作责任制,每学期召开专题会议研究,并将相关内容作为教工党支部书记抓党建述职评议考核的重要内容,压紧压实主体责任。积极探索教工党支部书记开展教师思想政治和师德师风表现综合评价工作机制,在教师师德考核中要求首先由教师所在系、支部根据教师日常表现提出师德考核意见,推动教师党支部成为涵养师德师风的重要平台。坚持以党组织的全面过硬带动师德师风建设成效的全面提升,持续推进党组织标准化规范化建设,获批陕西省党建工作标杆院系和样板党支部培育建设单位,15个党支部分别荣获陕西省先进基层党组织、校级先进基层党组织等称号。坚持围绕育人抓党建,推动设立教书育人、热心奉献等党员示范岗、先锋岗15个,全面推行师生党支部共建,让党员教师成为践行高尚师德的中坚力量,优秀案例入选《全国高校优秀教师党支部党建探索与创新》文集。
3.注重师德考核,用好“指挥棒”
学院抓牢抓实师德第一标准,5年前就提出师德师风“一票否决制”,在教师选聘、人才引进、职称评审、岗位聘用、评优奖励、人才计划、项目申报等方面严把师德关。严把教师“入口关”,将拟录用人员师德师风作为教师聘用的前提条件。强化师德考核结果运用,把师德考核结果作为教师年度考核、评奖评优、职务(职称)晋升、岗位聘用、研究生导师遴选、进修深造、出国留学、人才计划和科研项目申报等各项工作的首要条件。
4.注重宣传教育,念好“日常经”
学院多年来一直坚持每周三下午系(室)集体例会制度,由党支部书记和系(室)主任分别负责政治理论学习和业务交流的具体组织,坚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围绕“信念、学识、情操、能力”养成,组织了“高校教师专业素质与发展”“课程思政的教学方法与教学大纲制定”“新时代高校教师职业行为十项准则”等主题讲座和专题宣讲活动。加强对教师的政治引领,广泛组织开展“阅读一本理论书籍”“观看一部红色影片”“参观一处纪念场馆”“合唱一首革命歌曲”系列活动,增强理论教育针对性和亲和力。常态化开展警示教育,分类介绍师德违规问题和处理结果,引导教师以案为鉴。通过网站、官微及校园展板等校内文化阵地大力宣扬优秀教师典型事迹,在学院主页上开设“教学名师”“教授风采”专栏,推出了“我身边的好老师”系列微文,用身边的榜样传递师德的力量,引领广大教师见贤思齐,从“被感动”到“见行动”。深耕学院70年的丰厚积淀,讲好“孙祖望”“丁汉”等一批学院杰出校友的奋斗故事,办好教师荣休仪式,激励教师砥砺深耕,笃行致远。
5.注重队伍建设,唱好“主角戏”
学院高度重视教师队伍建设,积极推动教师“走出去”,近年来共选派36名教师赴国内外一流高校访学,组织6批次青年教师赴企业走访调研,选配党政干部、党支部书记、骨干教师为新教师“传帮带”导师,结合学科专业特点亲身“带教”。号召教师主动服务“交通强国”“制造强国”等国家行业重大战略需求,研发出的“混凝土振动搅拌理论和关键核心技术”“超大宽度DT2000抗离析沥青混凝土路面摊铺机”等多项国内外首创的或国际领先水平的先进技术和装备,服务于雄安新区等300多个重大工程。积极对接融入秦创原,1位教师入选“科学家+工程师”队伍名单,1名教师获批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1名教师成为专家组成员。积极配合乡村振兴战略,充分发挥机械设计和制造的科研优势,采用3D打印技术为定点帮扶村镇的村民制作机械义指,获得当地政府和群众好评。学院香江学者计划人才丁凯副教授参加陕西省第八批博士服务团,赴铜川市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管委会服务锻炼,助推地方经济社会发展。这些实践经历,既提升了教师科学研究和服务社会的能力,又增强了使命意识和责任担当,使学院教学工作更有深度,科学研究更有力度,人才培育更有温度。
6.注重全员育人,奏好“主旋律”
学院将立德树人贯穿到“一流学科”建设、人才培养、教学科研等重点工作始终,完善了工程机械学院院领导岗位、教师岗位、院设管理岗位“三全育人”职责,出台了《长安大学工程机械学院全面推进协同育人工作实施办法》,构建起“专业课堂、第二课堂、云端课堂”——“三个课堂”的思政教育新格局,荣获学校“三全育人”示范院系,5支队伍分别荣获课程、实践、心理、资助和组织育人先进团队。建立由党委委员、辅导员、教师班主任、思政班主任、研究生导师分工合作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机制,把思政教育贯穿到学生培养和管理的各个环节。扎实推进辅导员队伍职业化、专业化建设,目前队伍已具备心理、艺术、体育、管理、机械等多方面学历背景。通过学院“一院一品—青春领航计划”工作,依托“朋辈互助学习工作坊”、专业认知讲座、机械讲坛等特色活动,构建了“一重、二筑、三谈、四学、五讲”的学生思想教育体系,带动学生工作。重视网络育人阵地,设立了“榜样的力量”等品牌宣传栏目,开展了“爱国奋斗,讲好身边人故事”等系列微文推送,“工程机械学院人物风采展”单篇点击量超过10000次。学院网站连续3次荣获优秀校园网站,学院微信公众号荣获学校“新媒体案例传播奖”,团委微博荣获学校“微博之星奖”。疫情期间,700余名党员干部、师生员工也主动加入各片区工作组和志愿者队伍,为校园筑起安全防线。学院及时创作了绘画、歌曲、微视频等一批优秀作品,宣传学院师生抗疫感人事迹,画出抗疫同心圆,上好疫情防控“大思政课”。
二、师德师风建设成效
1.打造了一支结构合理、师德高尚的教师队伍
学院现有专任教师和实验人员161人,其中教授22人、副高级以上职称87人、博士生导师19人、硕士生导师94人、具有博士学位教师137人(海外博士学位教师7人)。教师队伍中,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2人、陕西省特支计划领军人才1人、陕西省中青年领军人才2人、省级教学名师2人、陕西省青年科技新星5人,陕西省师德先进个人2人,工程机械行业突出贡献人物1人,陕西省普通高等学校优秀辅导员2人,陕西省优秀党务工作者1人,校级本科教学最满意教师5人,校级师德标兵3人,校级优秀教师和教育工作者22人。陕西省优秀教学团队3个,校级优秀教学团队5个。教职工平均年龄为42岁,45岁以下的教职工占比69.2%,专业化、年轻化、国际化程度教高,形成了以中青年教师为主体的高素质教师队伍。
2.建设了一整套有水平、有特色、有温度的培养体系
学院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首批入选机械类国家一流本科专业建设名单,《机械设计基础》入选首批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机械工程专业获批陕西省一流专业,《互换性与技术测量》《制造过程故障诊断技术》等4门课程获批陕西省一流本科课程。获得陕西省首届课堂教学创新大赛一等奖1项,陕西省高等学校优秀教材一等奖1项,陕西省教学成果一等奖1项,长安大学教学成果特等奖1项。学院持续推进课程思政教学改革,近年来新增12门校级课程思政示范课程建设项目,1名教师获得陕西省“课程思政”大练兵校级竞赛一等奖,3名教师获得校级优秀思政公开课,1门党课微视频和1门课程育人示范课的制作和在线发布。高度重视第二课堂,把生产实习、社会实践作为课程教育的重要途径,与15家国内企业、研究机构签署合作协议,合作建设了绿色智能道路建养装备研究院等研究机构,新增5个实习基地和校企联合培养基地,共同做好卓越工程师、专业硕士等人才培养工作。
3.培养了一批有学识、有担当、有理想的青年学子
在优良师风师德的熏陶下,学院培养的学生中涌现出大量先进典型。李永胜作为国家奖学金获得者代表,其优秀事迹登上2018年《人民日报》。吴俊毅捐献造血干细胞救人,获得陕西省教育系统“我身边的好典型”2019年度人物荣誉称号。林启和两次捐献造血干细胞救人,荣获“2019年陕西省优秀共青团员”与2020年度“中国大学生自强之星标兵”称号。刘家成勤奋学习、积极参加社会实践与学科竞赛,四年获六万奖学金的事迹获《人民日报》点赞。近年来,学生在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全国机械创新大赛、全国研究生数学建模竞赛、陕西省研究生创新成果展等各种竞赛中获奖150项,其中国家级、省部级奖励30余项。60%毕业生进入机械相关的各类企事业单位和中西部基层单位。他们或响应党和国家的号召,深入基层,到地域偏远的艰苦地区,为扶贫工作尽心尽力;或巡边驻守,在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一线挥洒热血;或站上三尺讲台,为中西部教育事业奉献青春;或扎根基层、心系群众,得到了工作单位领导的赞誉和重用,成为所在行业冉冉升起的新星。他们用所学的专业技能,在各行各业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添砖加瓦。
4.取得了一系列有代表性的重大科研成果
学院在工程机械、道路施工装备与技术等领域多个应用基础研究处于国内领先水平,探索出了许多原创性理论和关键技术,研制出了多种国内外首创的或国际领先水平的先进装备,取得了一批具有国内先进、部分接近国际先进水平的科技成果和学术成就,获批了公路养护装备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国家级工程机械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道路施工技术与装备教育部重点实验室、高速公路筑养装备与技术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陕西省机械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等多个国家、省部级重点实验室和教学科研平台。学院主动服务“交通强国”“制造强国”等国家行业重大战略需求,为行业发展提供坚强的技术支撑和人才保障,作出一流贡献。“高速公路机械化施工技术与施工质量控制方法”“沥青路面施工过程质量监控成套技术”“沥青路面动力响应与路面层间质量检控技术”被应用于100多条高速公路建设中。研发出的“高精度多自由度焊缝磨削机器人”突破了传统技术弊端,打破了国外相关设备的技术垄断。近五年,学院科研经费接近9000万元,共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0余项,高水平论文(SCI,EI)300余篇,发明专利200余项;共获省部级以上科研奖励一等奖2项、二等奖7项、专著4部、标准10部。
三、今后努力方向
今后,学院将进一步贯彻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特别是关于教师工作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以师德师风建设为先导和基石,以机制创新为核心,以师德实践为载体,以榜样示范为引领,以师道永恒为传承,努力建设一支政治素质过硬、业务能力精湛、育人水平高超的高素质教师队伍,培养更多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